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犬韬 其二十三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太公武王曰:「圣人兴兵,为天下除患去贼,非利之也。
故役不再籍,一举而得(《文选。孙楚石苞孙皓书》注。)」。
苏武 其七 西汉 · 李陵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八
陵当谓单于畜士养兵,循先将军之令。
饮马河洛,收珠南海(《文选》孙楚《为石苞孙皓书》注)
政论 其三十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孝宣帝方外安静,单于稽颡来朝,百世不羁之虏也(《文选·孙楚石苞孙皓书》注引崔寔《本论》)
善哉行 曹魏 · 曹睿
 押词韵第四部
我徂我征,伐彼蛮虏
练师简卒,爰正其旅。
轻舟竟川,初鸿依浦。
桓桓猛毅,如罴如虎。
发炮若雷,吐气如雨。
旄旌指麾,进退应矩
百马齐辔,御由造父
休休六军,咸同斯武。
兼涂星迈,亮兹行阻。
行行日远,西背京许。
游弗淹旬,遂届扬土。
奔寇震惧,莫敢当御。
权实竖子,备则亡虏。
假气游魂,鱼鸟为伍。
虎臣列将,怫郁充怒。
淮泗肃清,奋扬微所。
运德耀威,惟镇惟抚。
反旆言归,旆入皇祖(《诗纪》云。《宋书》乐志分为八解。无权实竖子以下四句。乐府云。右一曲魏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六、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二所引并少权实竖子四句。又《书钞》百十四引虏、旅、虎、雨、矩五韵。《文选》四十三为石仲容孙皓书注引虏、伍二韵。五十七马汧督诔注引伍一韵。又《御览》三百六引虏、旅、浦、虎、雨、矩六韵。○逯案。权实竖子以下四句。盖《诗纪》据《文选》注以意补入。未必符原诗旧貌。)
奏课农桑 西晋 · 石苞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三
州郡农桑未有赏罚之制,宜遣掾属循行,皆当均其土宜,举其殿最,然后黜陟焉(《晋书·石苞传》)
终制 西晋 · 石苞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三
延陵薄葬,孔子以为达礼;
华元厚葬,《春秋》以为不臣,古之明义也。
自今死亡者,皆敛以时服,不得兼重。
又不得饭唅,为愚俗所为。
又不得设床帐明器也。
定窆之后,复土满坎,一不得起坟种树。
昔王孙裸葬矫时,其子奉命,君子不讥。
况于合礼典者邪(《晋书·石苞传》)
石苞司徒(七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大司马苞忠允清亮,才经世务,干用之绩,所历可纪。
宜掌教典,以赞时政,其以苞为司徒(《晋书·石苞传》)
诏答有司(七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吴人轻脆,终无能为。
故疆场之事,但欲完固守备,使不得越逸而已。
以苞计画不同,虑敌过甚,故徵还更授
邓禹挠于关中,而终辅汉室。
岂以一眚而掩大德哉(《晋书·石苞传》。有司奏前有所挠,不堪其任,以公还第,以为弘厚,不宜擢用,诏云云。)
石苞(七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农殖者,为政之本,有国之大务也。
虽欲安时兴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无由。
而至今四海多事,军国用广,加承征伐之后,屡有水旱之事,仓库不充,百姓无积。
古者稼穑树艺,司徒掌之。
今虽登论道,然经国立政,惟时所急,故陶唐之世,稷官为重。
司徒位当其任,乃心王事,有毁家纾国,乾乾匪躬之志。
其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将委事任成,垂拱仰办。
若宜有所循行者,其增置掾属十人,听取王官更练事业者(《晋书·石苞传》,司徒,奏课农桑,诏云云。)
石仲容孙皓 西晋 · 孙楚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文选卷四十三
白:盖闻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此乃吉凶之萌兆,荣辱之所由兴也。
是故许郑以衔璧全国,曹谭以无礼取灭。
载籍既记其成败,古今又著其愚智矣。
不复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
今粗论事势,以相觉悟。
昔炎精幽昧,历数将终,桓灵失德,灾衅并兴,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艰。
于是九州绝贯,皇纲解纽,四海萧条,非复汉有。
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
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洪基,奄有魏域。
土则神州中岳,器则九鼎犹存,世载淑美,重光相袭,固知四隩之攸同,天下之壮观也。
公孙渊承籍父兄,世居东裔,拥带燕胡,冯凌险远,讲武盘桓,不供职贡,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流,交畴货贿,越布于朔土,貂马延乎吴会;
自以为控弦十万,奔走足用,信能右折燕齐,左振扶桑,凌轹沙漠,南面称王也。
宣王薄伐,猛锐长驱。
师次辽阳,而城池不守;
桴鼓一震,而元凶折首。
然后远迹疆埸,列郡大荒,收离聚散,咸安其居,民庶悦服,殊俗款附。
自兹遂隆,九野清泰,东夷献其乐器,肃慎贡其楛矢,旷世不羁,应化而至,巍巍荡荡,想所具闻
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
刘备震惧,亦逃巴岷。
遂依丘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于四纪。
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
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
相国晋王,辅相帝室,文武桓桓,志厉秋霜,庙胜之算,应变无穷,独见之鉴,与众绝虑。
主上钦明,委以万机,长辔远御,妙略潜授,偏师同心,上下用力,棱威奋伐,罙入其阻,并敌一向,夺其胆气。
小战江介,则成都自溃;
曜兵剑阁,而姜维面缚。
开地五千,列郡三十。
师不踰时,梁益肃清,使窃号之雄,稽颡绛阙,球琳重锦,充于府库。
夫虢灭虞亡,韩并魏徙,此皆前鉴之验,后事之师也。
南中吕兴,深睹天命,蝉蜕内向,愿为臣妾。
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而徘徊危国,冀延日月,此犹魏武侯却指河山以自强大,殊不知物有兴亡,则所美非其地也。
方今百僚济济,俊乂盈朝,虎臣武将,折冲万里,国富兵强,六军精练
思复翰飞,饮马南海
自顷国家,整治器械,修造舟楫,简习水战。
伐树北山,则太行木尽,浚决河洛,则百川通流。
楼船万艘,千里相望。
自刳木以来,舟车之用,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
骁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谓也。
然主上眷眷,未便电迈者,以为爱民治国,道家所尚,崇城自卑,文王退舍,故先开示大信,喻以存亡,殷勤之旨,往使所究。
若能审识安危,自求多福,蹶然改容,祗承往告,追慕南越,婴齐入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则世祚江表,永为藩辅,丰报显赏,隆于今日矣。
若侮慢不式王命,然后谋力云合,指麾风从,雍益二州,顺流而东;
青徐战士,列江而西;
荆杨兖豫,争驱八冲
征东甲卒,虎步𥞊陵。
尔乃皇舆整驾,六师徐征,羽檄烛日,旌旗流星,游龙曜路,歌吹盈耳,士卒奔迈,其会如林,烟尘俱起,震天骇地,渴赏之士,锋镝争先,忽然一旦身首横分,宗祀屠覆,取诫万世,引领南望,良以寒心。
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如其迷谬,未知所投,恐俞附见其已困,扁鹊知其无功也。
勉思良图,惟所去就。
石苞白。
石苞、孙绍封诏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乐陵石苞,国祚莫继,其特以孙行(案:《石崇传》作「从孙演」。)乐陵(《书钞》四十八引《起居注元康元年诏。案:元康盖误,今从《石崇传》编于复祚后。)
褚裒彭城之鉴 宋 · 李舜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四、江东十鉴
臣闻夷狄之不可以久居中原也尚矣。
石虎强盛之时,自以为非天摧地陷,则子子孙孙永无后忧,盖谓江东不足虑,而中原未必有变也。
一旦争夺之祸起于诸子,石韬之血未乾,而张豺之谋已启,石世、石遵、石鉴之徒,未踰一年而互相杀夺。
元海以来,夷狄之内自相残,未有甚如此时者也。
褚裒乘此之衅,举兵北伐,而倒戈以迎王师,襁负以降军门者,日以千计。
朝野之士,皆以为中原指期可复。
之此举,固已有混一华夷气象。
使其席胜长驱,有进无退,则毡裘之生聚,自此无遗种矣。
奈何之初出,非自中指,师行而朝议不许,师进而佐兵不继。
出未踰时,而遽以王龛之败,召元帅以班师,使之南辕返旆,还入京口
当此之时,非惟山东河南之失望,而河北二十万之遗黎已渡河而无所依附,悉入于苻健等辈垂涎之口。
江东君臣,其□兵纵敌之祸,可胜言哉!
呜呼!
晋人之纵敌,盖非一矣。
石氏自遵、鉴而下,一门昆季既已内自相残,而冉闵、石祗之徒方且更相伺隙,未知所以息肩之日。
一时英雄,各怀去就而莫适为主。
数年之间,相继款附者不绝如线。
苻洪冉闵之故,遣使请降;
苻健麻秋之祸,则又称爵以听王命
姚弋仲石祗之夭,稽首来归;
姚襄弋仲之死,则又单骑以至寿春
冉闵石鉴之诛,临江告晋;
而冉智以慕容俊之祸,则又奉玺以求兵助。
此辈狼子野心,诡诈百出,其来致款附者,虽非皆出于诚,然而亦必内有变故,然后肯为此举。
使江东君臣真以恢复中原为志,因其献款之际,或屈而臣之,成从而蹙之,则夷狄之祸必不至蔓延于天下。
岂意一时之人,志懦才弱,不足以堪此事。
王龛稍败,而褚裒之军俄已召归,继此之后,不复再出。
中原豪杰,一切纵之而不问,其亦何心哉?
且一胜一负,兵家常势,人不可以噎而废食,将不可以一挫而班师,是以李广前锋之失利,不足以寝卫青伐敌之兵;
高霞寓偏师之少却,不足以沮裴度讨蔡之志。
而况之时,虏势极衰,人心极顺。
三胜一失,何足损威?
纵使当时君臣谓非长虑,谓为不武,则天下独无人乎?
不过别选贤将,从而代之。
邓禹关中之败,代以冯异,而终破赤眉,郭子仪滏水之败,代以李光弼,而终破安庆绪可也,而何至召元师而班全师?
彭城之役,即已坐失机会,而乃今年以燕师之号命慕容俊,明年以信都襄国之号命苻洪及其子,又明年以高陵太原之号命姚弋仲及其子襄
客主初不相通,而心志初不相依,但惟以方州遥授,以虚爵羁縻,此曹窘于变故,应既受命,而封豕长蛇之性自若也。
故款附未几,而旋又背去。
苻健则自枋头以入关,慕容俊则自幽州以入冀,姚襄则自颍昌以入洛。
前日之稽首请降而愿受封爵者,今复起而为勍敌于关河许洛之间。
中原之鹿,奔逸四散,固已分逐于群雄之手,而晋人方且弛然安卧,若不知觉,岂东晋之人才立江东之庙社,而遽忘中原之陵寝乎?
呜呼!
粤自永嘉之乱,晋迁江左,其立国于金陵者,姑寓云耳。
绵历数世之后,而在朝已无中原旧臣,后生晚出,稔于闻见,遂以为晋之庙社实在江东,为晋之计者,止当限长江而谨守,不当越长江以侥幸。
一有议及北征,则争相沮抑。
是以石勒之死也,庾亮尝欲出田襄阳,而蔡谟难之;
石虎之死也,庾翼又欲徙屯安陆,而孙绰谏之。
至是之戒严,胜势已见,而朝议又欲沮止。
虽其后殷浩之出,稍自中指,而王羲之之徒盖未尝少许也。
庾亮、殷浩方行万里,出门而车轴折,姑置勿云。
褚裒之在彭城,凡河朔之士庶悉渡河以来归,而关中豪杰又复背石苞以应晋,此华夷将遂混合之时也。
晋之诸臣乘此之衅,自当厉兵秣马,以与共驱,不然则选将益军以壮后距,而一时权要如蔡司徒者,方且坐观成败,不肯渡一卒以佽助之,而又遂韩卢、东郭所以俱毙之论而沮毁其事。
肉食者鄙,例无远谋,其败人意如此,为国家者,果何赖耶?
呜呼!
晋自建武以讫永和,历世凡五,历年凡二十有七,平时郁郁,常恨中原无衅;
一旦获遭,而蔡谟之徒乃多出懦语以掣褚裒之肘,遂使恢复之功俄成而坏。
而后󲦤绅之士,拾其遗迹而论之,尚以等为谋国得策。
如此,则是东晋之君俱当拱手环坐,俟河之清,而中原五世之陵寝无时而可复也。
昔乎建康苏峻之乱,温峤举义兵于武昌以讨之,朝士来者,皆谓峻之徒众,骁勇无敌,今日之举惟仗天讨,若以人事言之,未易除也,而勃然变色曰:「诸君怯懦,乃是誉贼」。
于是奋兵从白石垒以攻之,一举而遂平苏峻
使之时,而出数语以斥其懦,则朝臣气稍振,而彭城之师必不至仓卒以召归。
岂意冠剑盈朝,而更相唯唯,至今使人愤抑而不平。
故将举江东以图恢复之功者,必先辟蔡谟之说而后可。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其二十 魏晋 · 无名氏
 押遇韵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恐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古文苑四。广《文选》十五、《诗纪》三并作孔融杂诗。又《文选》三十四《七启》注、四十三孙楚石仲容孙皓书注、四十四为袁绍豫州注、五十八辨亡论注均作李陵。引步一韵。○逯案。古文苑乃唐人所藏残书。宋时由一编次为九卷。且讹缺已甚。不可完全据信。今此诗之句。李善数引皆作李陵。必有根据。今即依李注将此诗编李陵录别中。)
泰始中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鱼韵
《晋书》曰:石苞镇抚淮南。士马强盛。既勤庶务。又以威惠服物。淮北监军王琛王琛素微。又闻童谣曰云云。因是密表与吴人交通。武帝甚疑之。
宫中大马几作驴。大石压之不得舒(○《晋书》石苞传。《书钞》百六十引崔鸿后魏录。《御览》九百一。)
时人为石苞 魏晋 · 无名氏
 押江韵
《晋书》曰: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旷有知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时人为之语曰:
石仲容,姣无双(○《晋书》石苞传。《御览》三百七十九、四百九十五。《诗纪》四十四。)
魏德 其六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七
武创烘基,克光厥德(《文选》王元长永明九年秀才文》注引曹植魏德颂》,又孙楚《为石苞孙皓书》注。)
同江皋饮吴山酒楼怀亡友石贞石 清 · 厉鹗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六
春风劝客倒鸡缸,楼子临湖正背江。
翠潋时时摇远树,睛岚故故入西窗。
二豪醉后知何物,此士尘中信少双。
石仲容今呼不起,与君狂语倩谁降。
潘生南归限韵 其二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七十八
南湖水尽见菰茭,愁向青门折柳梢。
晓雨送归梁上燕,秋风吹动海门蛟。
河阳官阀同潘岳邺下襟期似石苞
尽日天街同对酒,能忘出宿在东郊。
答移市教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
张楷硕儒,尚移弘农之市,宜官妙篆,犹致酒垆之客。
况复德总郇周,声高梁楚。
希风慕义之士,举袂成帷;
卧辙反车之流(《初学记》作「卧辙攀车之人」),摩肩相接。
遂使王充阅市之处,远出荒郊;
石苞贩铁之所,翻临涯岸,圣德谦虚,未忘喧湫,欲令吹箫舞鹤,还反旧廛;
卖卜屠羊,请辞新卖。
而交贸之党好留,豳岐之众难遣(《艺文类聚》六十五,《初学记》二十四)
遗令诫子孙文 唐 · 姚崇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
古人云。
富贵者。
人之怨也。
贵则神忌其满。
人恶其上。
富则鬼瞰其室。
虏利其财。
自开辟巳来。
书籍所载。
德薄任重。
而能寿考无咎者。
未之有也。
范蠡疏广之辈。
知止足之分。
前史多之。
况吾才不逮古人。
而久窃荣宠。
位逾高而益惧。
恩弥厚而增忧。
往在中书
遘疾虚惫。
虽终匪懈。
而诸务多缺。
荐贤自代。
屡有诚祈。
人欲天从。
竟蒙哀允。
优游园沼。
放浪形骸
人生一代。
斯亦足矣。
田巴云。
百年之期。
未有能至。
王逸少云。
俛仰之间。
巳为陈迹。
诚哉此言。
比见诸达官身●以后。
孙既失覆荫。
多至贫寒。
斗尺之间。
参商是竞。
岂唯自玷。
乃更辱先。
无论曲直。
俱受嗤毁。
庄田水碾。
众有之。
递相推倚。
或至荒废。
陆贾石苞
皆古之贤达也。
所以预为定分。
将以绝其后争。
吾每静思。
深所叹服。
孔子至圣。
母墓毁而不修。
梁鸿至贤。
父亡席捲而葬。
杨震赵咨卢植张奂
皆当代英达。
通识今古。
咸有遗言。
属令薄葬。
或濯衣时服。
或单帛幅巾。
知真魂去身。
贵于速朽。
子孙皆遵成命。
迄今以为美谈。
凡厚葬之家。
例非明哲。
或溺于流俗。
不察幽明。
咸以奢厚为忠孝。
以俭薄为悭惜。
至令亡者致戮尸暴骸之酷。
存者陷不忠不孝之诮。
可为痛哉。
可为痛哉。
死者无知。
自同粪土。
何烦厚葬。
使伤素业。
若也有知。
神不在柩。
复何用违君父之令。
破衣食之资。
吾身亡后。
可殓以常服。
四时之衣。
各一副而巳。
吾性甚不爱冠衣。
必不得将入棺墓。
紫衣玉带。
足便于身。
念尔等勿复违之。
且神道恶奢。
冥途尚质。
若违吾处分。
使吾受戮于地下。
于汝心安乎。
念而思之。
今之佛经。
罗什所译。
姚兴执本。
与什对翻。
姚兴造浮屠于永贵里。
倾竭府库。
广事庄严。
命不得延。
国亦随灭。
又齐跨山东
周据关右。
周则多除佛法。
而修缮兵威。
齐则广僧徒
而依凭佛力。
及至交战。
齐氏灭亡。
不存。
寺复何有。
修福之报。
何其蔑如。
梁武帝以万乘为奴。
胡太后以六宫入道。
岂特身戮名辱。
皆以亡国破家。
近日孝和皇帝发使赎生。
倾国造寺。
太平公主武三思悖逆庶人张夫人等皆度人造寺。
竟术弥街。
咸不免受戮破家。
为天下所笑。
经云。
求长命。
得长命。
求富贵。
得富贵。
刀刃段段坏。
火坑变成池。
比来缘精进得富贵长命者为谁。
生前易知。
尚觉无应。
身后难究。
谁见有徵。
且五帝之时。
父不葬子。
兄不哭弟。
言其致仁寿无夭横也。
三王之代。
国祚延长。
人用休息。
其人臣则彭祖老聃之类。
皆享遐龄。
当此之时。
未有佛教。
岂抄经铸象之力。
设斋施佛之功耶。
宋书西域传。
有名僧为白黑论。
理證明白。
足鲜沈疑。
宜观而行之。
且佛者觉也。
在乎方寸。
假有万像之广
不出五蕴之中。
但平等慈悲。
行善不行恶。
则福道备矣。
何必溺于小说。
惑于凡僧
仍将喻品。
用为实录。
抄经写像。
破业倾家。
乃至施身。
亦无所吝。
可谓大惑也。
亦有缘亡人造像。
名为追福。
方便之教。
虽则多端。
功德须自发心。
旁助宁应获报。
递相欺诳。
浸成风俗。
损耗生人。
无益亡者。
假有通才达识。
亦为时俗所拘。
如来普慈
意存利万。
损众生之不足。
厚豪僧之有馀。
必不然矣。
且死者是常。
古来不免。
所造经像。
何所施为。
释迦之本法。
为苍生之大弊。
汝等各宜警策。
正法在心。
勿效儿女子曹终身不悟也。
吾亡后必不得为此弊法。
若未能全依正道。
须顺俗情。
从初七至终七。
任设七僧斋。
若随斋须布施。
宜以吾缘身衣物充。
不得辄用馀财。
为无益之枉事。
亦不得妄出私物。
徇追福之虚谈。
道士者。
本以元牝为宗。
初无趋竞之教。
而无识者慕僧家之有利。
约佛教而为业。
敬寻老君之说。
亦无过斋之文。
抑同僧例。
失之弥远。
汝等勿拘鄙俗。
辄屈于家。
汝等身殁之后。
亦教子孙。
依吾此法。